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已和多家头部IP合作,这家AI陪伴机器人公司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 36氪首发

作者 | 林晴晴

编辑 | 袁斯来

36氪获悉,AI+机器人综合服务商「手滑科技」近日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杭州文广集团旗下基金领投,老股东跟投。本轮资金将用于AI大模型研发、硬件产线升级及全球化市场布局。

「手滑科技」成立于2017年,早期以“IP+智能硬件”模式切入儿童陪伴机器人赛道,现拓展至成人情感陪伴及AI可穿戴设备领域。公司核心业务包括曾与迪士尼皮克斯、汤姆猫等IP方合作(to B),以及自主开发C端情感交互硬件。其第三代AI机器人及体感芯片已通过头部客户验证,硬件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30%。

AI+硬件市场潜力显著,但技术成熟度制约规模化应用。儿童智能硬件赛道同质化严重,用户普遍反馈“短期闲置”问题;成人情感陪伴需求分散,且面临线上AI应用的替代竞争。全球范围内,东亚市场对情感交互产品接受度较高,但传感器灵敏度、对话自然度及成本控制仍是行业瓶颈。「手滑科技」王格非表示:“硬件与AI的协同优化是突破关键,许多产品因体验割裂或定价过高难以真正打开市场。”

技术层面,公司通过自研微电子传感器与AI算法提升交互体验。其儿童机器人搭载动态微动作感应技术,结合大模型对话系统,测试显示用户日均互动频次提升40%;成人向可穿戴设备聚焦焦虑缓解场景,通过实时情绪监测触发反馈动作。自研体感芯片仅重4.9克,支持无外接设备动作识别,为多家头部IP及上市公司提供合作和服务。

市场竞争方面,技术迭代速度与IP合作模式仍是主要挑战。为降低风险,「手滑科技」计划加速海外落地,其新推出的首款成人向产品拟于2025年进入欧美市场;同时推进超低功耗芯片及无屏交互研发,进一步压缩成本。公司透露,下一代产品将融合AI+AR技术,为文旅、教育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团队上,「手滑科技」核心成员覆盖微电子、AI算法及工业设计领域。创始人王格非拥有10年AI+IP产品开发经验,参与多款头部IP机器人等项目;联合创始人周晨为资深设计师,参与服务过《汤姆猫》《超人总动员》《大圣归来》等IP;技术负责人宋子健系北大博士后,持有16项专利。团队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80%,多为海归头部高校或大厂服务相关领域。

投资人观点

汤姆猫创始人王健:AI应用爆发潮即将来临,接下来会有很多波的冲击,AI陪伴机器人赛道很有可能是前面几波的,和其他类型机器人不一样,陪伴机器人是受益于大模型能力涌现最大的类型,所以爆发的节奏会很快,值得现在重仓,我们在这个赛道的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做了系统的布局,织好一张大网,网到那条大鱼。

投资人杭广熠熠副总裁邱杰:我们作为一家瞄准人工智能+的新兴机构,成立以来密切关注算力和人工智能各个细分赛道。我们认为AI浪潮的关键就是AI基础设施使用成本达到商业化要求,其实和互联网应用大爆发类似,当年就是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国家主导提速降费,使得互联网应用的重要生产要素的使用价格达到可商业化标准。而Deepseek的面世就是这一标志性时刻。2024年我们就一直在寻找当AI基建达到商业化要求时,AI应用最先爆发的方向,而陪伴AI一定属于第一批。在这个赛道里,手滑科技依托强大的行业资源积累、股东赋能、技术储备,完全具备成为行业先驱的必要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