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专家支招孩子学习困难:个性化干预助成长,理性看待是关键

在临沂客户端讯 当学习困难不再是模糊的标签,当门诊更名指向更精准的诊疗,我们愈发清晰地认识到: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都独一无二,面对学习困境,既需要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干预方案,为他们拨开迷雾、点亮前路;更需要社会以理性视角审视,不夸大问题、不忽视需求,在医学干预与成长规律之间找到平衡。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守护,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让每个生命都能在理解与支持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孩子们在进行行为纠正训练。

对症下“药”!个性化干预助孩子“逆袭”

不少家长很纳闷,为什么以前没怎么听说学习困难门诊,但近几年学习困难门诊却越来越火爆,特别是到了寒暑假,学习困难门诊还一号难求?为何越来越多孩子会有学习困难呢?

“现在越来越多孩子有学习困难,可能与遗传、教育压力增大、早期教育过度、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以及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市人民医院学习困难门诊的张俊主任进一步解释了这些因素为何会导致孩子学习障碍。“在干预时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干预,这也是我们成立学习困难门诊的初衷。”张俊表示,一些孩子可能在书写、阅读、数学等某一方面遇到学习障碍,但并不一定是“笨孩子”,如果家长、老师一味将其归于学习态度等,可能造成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引发更多困扰。

因此,医生会在适度的医疗干预的同时,帮助家长多鼓励孩子接纳自己,并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向父母、老师求助。而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个性思想逐渐萌芽,医生则会帮助家长摆正亲子关系,不要总对孩子讲大道理,多倾听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在学校社交碰壁,或是学习遇到困难,回家就更愿意倾诉和表达负面情绪,心理不适也会及时化解。

值得注意的是,自开设门诊以来,在专家的指导和干预下,已有不少就诊孩子的学习障碍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但也有部分学习困难的孩子,实际上自身没有太大问题,而是因为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环境不合适、存在社交问题或者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等,导致没有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及时调整教育方式,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会很快帮助孩子发挥出最好的学习潜能。

从学习困难到规范命名:门诊调整折射理性导向

随着暑假渐入尾声,这场围绕学习困难的社会关注热潮虽有所降温,但一个显著的变化正在各地医疗机构悄然发生——部分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已悄然下线。临沂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多家曾以学习困难门诊命名的科室,如今已陆续换上了更规范的名称,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门诊等,而针对儿童青少年学习障碍的诊疗服务并未中断,只是以更专业、严谨的姿态继续运行。

这一调整并非偶然。2024年8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规范医疗机构门诊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为这场“更名潮”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通知中明确指出,医疗机构的特色门诊名称必须“真实、准确、简洁、清晰地反映专科特色和诊疗范围”,可使用疾病和症状名称进行命名,但坚决禁止使用容易引发社会焦虑和争议的名称。学习困难一词之所以被列入调整范围,正是因为其字面含义模糊,既可能涵盖真正的神经发育障碍,也可能包含孩子成长中的暂时性适应问题,容易让家长对号入座,加剧不必要的焦虑,甚至导致对孩子发展问题的过度担忧。

政策出台后,各地医疗机构迅速响应。以临沂为例,20余所曾开设相关门诊的医院(包括多家二级医院)已陆续进行名称调整。一位医院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更名不是否定需求,而是让门诊名称更贴合医疗本质。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医院的门诊名称调整后,接诊量虽较之前的“火爆期”有所回落,但核心就诊群体更加精准。以往因孩子偶尔成绩下滑、抵触写作业等问题焦虑求医的家长减少了,而针对阅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明确症状前来咨询的家庭比例显著上升。这种变化恰恰体现了政策的初衷——让医疗资源更集中地服务于真正需要专业干预的儿童,同时引导社会以更理性的态度看待孩子的学习问题,避免将成长中的正常波动过度“疾病化”。

真正的学习困难,有明确的疾病诊断

对于阅读障碍的孩子来说,“书本上的字就像小蝌蚪,会游来游去”。这些情况并不常见,对有些孩子来说,也可能是一个短暂的状态,通过日常训练会有改善。但是,如果这一障碍持续存在,建议父母带孩子去专业的医院进行评估和专业干预。

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能发挥擅长的领域也不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协同和鼓励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与其他疾病一样,“学习困难”的孩子找到病因后,及时干预、尽早治疗,效果更好。以单纯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为例,一般治疗一个月左右,就会收获明显疗效;至于其他复杂性神经发育障碍,需要长期随访康复。从现有案例来看,幼儿园前来就诊的孩子,经过及时纠正,入学后障碍会明显减少,优于高学龄段就诊患者。专家建议:家长们日常还应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孩子学习生活有问题,尽早前往专业门诊问诊,以期获得更好疗效。

最后,专家呼吁,要理性看待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困难和厌学拒学问题。既不能对潜在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掉以轻心,也不能将发展性问题过度医学化。这些特色门诊的开设,为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专业保障,有望助力更多孩子摆脱困境,健康成长。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孔令华 通讯员 王小彤 王滢

编辑:李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