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记者跟随轩苑集团第十一届“金秋圆梦·爱心助学”组委会一同走访了学生家庭,深入了解家境困难却品学兼优的学子们的真实生活境遇,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那些在逆境中闪耀的青春光芒与温暖力量。
奖状见证奋斗路,父女相依盼前程
第一站来到的是小景(化名)的家。今年,小景以506分的优异成绩成功考入成都工业学院,为这个略显清贫的家庭带来了无尽喜悦。走进小景家,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一沓厚厚的奖状,一张张展开的奖状,不仅是对她多年刻苦学习的肯定,更见证了她在求学路上的不懈坚持。

在与小景家人的交谈中,我们得知这个家庭的不易。小景与62岁的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因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庭劳动力严重匮乏。长期以来,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政府发放的低保以及光伏收电的微薄收入,生活过得十分节俭。

提及女儿的学习,小景的父亲脸上满是骄傲与欣慰。他笑着告诉记者:“从小到大,孩子的成绩在班里都是名列前茅,而且从来没上过补习班,全靠自己努力,女儿真的很厉害,非常优秀。”当谈到女儿即将远赴外地读大学,父亲眼中虽有不舍,却更多的是支持:“当然会想她,但现在联系方便多了,多打打电话就行,希望她在大学里好好读书,将来有个好前程。”
祖辈辛劳育幼苗,青春立志入军校
随后,走访团队驱车前往位于金台区金河镇紫原村的雯雯(化名)家。刚到村口,就看到雯雯早已在路口等候迎接。这个阳光开朗的女孩,和哥哥都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雯雯的奶奶向我们讲述了家庭的变故:“2007年,家里遭遇了重大变故,孩子的爸爸和小爸在一场车祸中不幸去世,之后妈妈和小妈改嫁,就再也没有联系过。这些年,我和老伴儿辛辛苦苦把年幼的哥哥和雯雯拉扯大。”家中的经济来源仅靠老两口务农以及爷爷偶尔打零工维持,生活的重担压在两位老人肩上,却从未磨灭他们供孩子读书的决心。

回忆起自己的上学之路,雯雯感慨万千:“初中三年,奶奶为了让我能专心学习,特意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平房,陪读了整整三年。到了高中,爷爷只要干完活,就会骑车来接我放学,他们真的太辛苦了。”在雯雯家中,记者看到一袋又一袋的奖状整齐地摆放着,除了学习成绩优异,雯雯在体育运动方面也颇具天赋,是个全面发展的好苗子。

今年,雯雯以613分的高分考入武警工程大学。当被问及选择这所学校的初心时,雯雯眼神坚定地说:“我从小就接受红色教育,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让我感触很深。去年我参加了海军工程大学举行的夏令营,走进军校后,那种浓厚的军营氛围和军人的责任感让我更加坚定了参军报国的想法。我觉得能够参军报国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而且军校在学费上能给家里减轻不少负担。”

此次走访,让我们看到了困境学子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也感受到了家庭亲情在艰难岁月中的温暖支撑。轩苑集团“金秋圆梦・爱心助学”活动如同一场及时雨,为这些怀揣梦想的学子们送去希望与力量,助力他们在大学的殿堂里继续追逐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十一年“金秋助学”,助力学子圆梦大学
在走访过程中,轩苑集团第十一届“金秋圆梦·爱心助学”组委会工作人员都耐心询问并结合前期摸排筛选情况,对困难家庭学生学习情况、家庭情况、高考情况、志愿填报情况等进行详细核实掌握,鼓励学生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自立自强精神,勇敢面对暂时的困难挫折,努力成为对家庭有价值、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同时,耐心讲解资助政策,真正实现资助帮扶成效最大化,将资助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延伸到每一个受助家庭。
据了解,由市委文明办、市总工会联合宝鸡轩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商报宝鸡记者站共同发起的宝鸡市第十一届“金秋圆梦·爱心助学”活动,目前活动已经进入资料审核、走访阶段,将会在8月下旬公布确定资助名单,确保让每一笔助学金发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手中。

高考录取工作启动后,凡户籍在宝鸡市且在宝鸡上学并参加2025年全国高等院校统招考试被本科以上院校录取的困难家庭应届生的人均收入处于低保边缘的困难家庭;经政府救助后,生活仍然困难的家庭子女;家庭成员患大病、残疾等原因造成的困难家庭子女;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困难家庭子女;均可申请资助。
申请资助的学生,组委会将逐一审查是否符合条件,并依据申请对象家庭困难程度、高考成绩等信息确定最终资助名单,以解燃眉之急,帮他们走进大学。(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