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刘薇 通讯员 庄飞逸
孩子睡觉打鼾就是睡得香吗?泉州6岁男孩彬彬(化名)被打鼾困扰了整整两年。入睡后,彬彬就跟开拖拉机似的,响亮的呼噜声吵得家人难眠,更可怕的是他频繁出现憋气症状——最长一次呼吸暂停竟达15秒,每次停顿都让家长揪紧了心。
不止彬彬,许多孩子也有同样的困扰。8月13日,海都记者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福医二院”)了解到,今年暑假以来,仅一个多月,该院耳鼻咽喉科已经接诊小儿鼾症患儿1000多例。医生提醒,当孩子出现长期打鼾、呼吸暂停、反复呼吸道感染、发育迟缓或面容改变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检查。
睡眠中憋气 最长一次达15秒
过去两年里,彬彬被多种健康问题缠身。每晚入睡后,他总会传出响亮的鼾声,吵得身边人难以入眠。令人揪心的是,孩子睡眠中频繁憋气,最长一次竟达15秒!除了睡眠问题,反复感染也成了彬彬的“家常便饭”:每年扁桃体化脓发炎超8次,抗生素几乎从未断过,感染却依旧反复发作。更让家长焦虑的是孩子的发育问题:彬彬上课注意力严重涣散,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身高增长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比小伙伴矮了整整一个头;孩子的面容也在悄然改变,上牙逐渐突出、嘴唇变厚……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让他在社交和学习中逐渐失去自信。
不久前,彬彬妈带着孩子来到福医二院耳鼻咽喉科寻求专业诊疗。通过鼻内镜检查,医生发现彬彬的腺样体已堵塞后鼻孔90%,几乎完全封死气道;扁桃体呈Ⅲ度肿大,像两个大核桃牢牢堵住喉咙——腺样体和扁桃体过度肥大,不仅阻塞呼吸道、影响睡眠时的氧气摄入,还导致咽部反复感染,进而干扰身体正常发育和颌面骨骼生长,这也是导致彬彬打鼾、呼吸暂停、反复感染和发育迟缓的根本原因。
手术后,彬彬睡觉时的呼噜声神奇消失,睡眠质量根本性改善,再也没有憋气。一段时间后,妈妈欣喜地发现孩子食欲明显增加,不再挑食厌食,身体逐渐结实。医生表示,后续孩子的颌面发育会慢慢改善,“腺样体面容”特征会减轻,专注力也将提升。
打鼾就是睡得香?或是潜在健康隐患
“孩子睡觉打鼾就是睡得香”——生活中,不少家长存在这样的误解,甚至认为这是睡得沉的表现。但实际上,这可能是潜在的健康隐患。
据了解,小儿鼾症,医学上称为儿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指孩子睡眠中频繁出现打鼾、呼吸暂停或呼吸浅慢的现象。多因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导致气流通过时产生振动发出鼾声,同时影响正常氧气摄入。
“2025年暑期接诊数据显示,鼾症患儿激增。从7月1日至8月12日,我院两个院区的耳鼻咽喉科已经接诊小儿鼾症患儿1000多例,以3~7岁为主。相应的,暑期手术量较平日暴涨50%。”福医二院耳鼻咽喉科陈晓芳主任介绍,小儿鼾症多由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肥胖等因素引发,其中,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是最常见原因。
陈主任解释,扁桃体是咽喉的“哨兵”,腺样体是鼻腔的“隐形门卫”,它们本是孩子重要的免疫屏障。但在3~6岁免疫系统发育期,它们极易因反复感染或过敏刺激过度增生(肥大)——肥大的腺样体会堵塞后鼻孔,迫使孩子口呼吸;肥大的扁桃体则挤占咽喉空间,引发睡眠呼吸暂停。
“儿童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若不及时干预,会严重影响睡眠、发育、面容甚至心理健康。”陈主任提醒,当孩子出现长期打鼾、呼吸暂停、反复呼吸道感染、发育迟缓或面容改变等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娃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多数孩子都能摆脱病痛,回归健康生活。
□小贴士:如何预防小儿鼾症
增强免疫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减少上呼吸道感染,降低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风险。
积极治疗鼻腔疾病:若孩子患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及时治疗可避免病情加重导致气道阻塞。
控制体重: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鼓励多参加体育锻炼,预防肥胖。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让孩子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如侧卧位,有助于保持气道通畅;同时,保证孩子的睡眠环境安静、舒适,提高睡眠质量。
编辑:林威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