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太行!太行!⑫丨井水清幽映峥嵘 栗园硕果香太行

地点:河南省林州市黄华镇桑园村

背景:桑园村位于河南省林州市西部太行山区,是林南战役指挥部旧址所在地。林南战役中,八路军激战九天,歼敌七千,大获全胜。这场战役是八路军抗战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被《新华日报》太行版誉为“太行山上三年来继百团大战之后最大的一役”。

8月6日拍摄的河南省林州市桑园村水井。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斑驳的铸铁辘轳静静悬在井口,幽深的井水澄澈明净。

“打林南战役时,部队一来就占住了这口井。”8月5日,在河南省林州市黄华镇桑园村西头的凉亭中,村民莫水才指着亭中央一口老井,向记者介绍起八路军进驻时的情景。

1943年4月,国民党军庞炳勋、孙殿英部投敌并被收编,以林南(今林州市南部)为中心的豫北广大地区沦为敌占区。为巩固和发展太行抗日根据地,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第一二九师发起林南战役,向盘踞在林县(今林州市)城内及其南部地区的日伪军发起进攻。

8月18日,林南战役打响。至19日,八路军成功肃清林县县城和城郊外围据点。之后,又将战役指挥部移至桑园村,开始第二阶段作战。

“林南战役的日伪军总兵力2万余人,我军虽然有15个团左右的兵力,但武器装备落后,且身为攻坚一方,面对凭借坚固工事防守的敌人,整体态势上处于敌强我弱的不利局面。”原中共安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朱贵强介绍,桑园村当时被日伪军占据,还建有坚固的炮楼。

桑园村地势西高东低,八路军抢占的水井正位于村西制高点。“八路军将战役指挥部选在这里,不仅能保证部队用水,村里日伪军的一举一动也能尽收眼底。”莫水才说,当年他的父亲作为民兵在战斗中负责看守这口水井。

“在我们村的战斗是晚上打响的,打了一夜。”90岁的村民莫天吉回忆,当时他只有8岁,震天的炮声吓得他钻到炕洞里。第二天天亮时,枪声渐息,八路军成功将敌人击溃。

战斗结束后,整个桑园村都行动起来。“村民们有的从井里挑水做饭,有的烧水洗绷带,有的给伤员包敷伤口,忙得脚不沾地。”莫水才说,“听村里老人讲,八路军临走时,为感谢群众专门杀了一头猪,做了几个菜,请村民们吃了顿饭。”

林南战役在8月26日结束。战斗中,除歼灭7000多名日伪军,八路军还缴获迫击炮20门、轻机枪83挺、步枪3118支,击落日机1架,攻克和收复据点80多处。“林南战役是巩固豫北抗日根据地的重大胜利,为八路军继续向南发展打开了局面。”朱贵强说。

八十余年光阴流转,桑园村老井的手摇辘轳已经不再使用,而是换成了电机抽水,但甘甜的井水仍是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水源。这段留存在桑园村的抗战记忆,也化作一股精神源泉,滋养着这片经受炮火洗礼的土地。

与老井一路之隔,是桑园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华古板栗园。遒劲的板栗枝条交织成网,枝头缀满青绿的刺球。再过一个多月,这些绿刺球便会露出油亮的褐色板栗。

“中华古板栗园依托桑园村的板栗林而建,现有的3000余棵板栗树中,树龄在600年以上的就有1300余棵。”桑园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兆祥介绍,如今这里已成为林州市的知名网红打卡地。

桑园村是林州市西部休闲带的核心村之一。近年来,随着黄华路和渠东路两条旅游公路建成,村里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为文旅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依托板栗园,我们在山下打造了亲子游乐区。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能吸引很多家庭前来体验。”李兆祥说,这个项目不仅为村集体带来每年30万元的稳定收入,还激发了村民的创业热情。不少村民瞄准日益增长的游客住宿需求,谋划开办民宿和农家乐。

接下来,桑园村还计划推出板栗园免费采摘、夜间灯光秀等活动,进一步聚拢人气。

“当年八路军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胜利,今天我们也要发扬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为老百姓闯出更多增收新路。”李兆祥说,眼下,他们正与外地企业洽谈制衣项目,预计可提供几十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这片曾经见证抗日烽火的土地上,正在展开一幅新的画卷。“等产业发展起来、村集体收入增加后,要建一座乡村大食堂,为村里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餐饮服务。”李兆祥对此充满期待。

(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 视频摄制 史晟全 王永帅 周聪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