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碳”寻新趣,杨浦区“减碳嘉年华”活力开场

5月24日至25日,由杨浦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办,杨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承办,创智天地、爱回收协办的“减碳嘉年华”杨浦区贯彻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六周年主题宣传活动在大学路限时步行街开启。

活动以“减碳”为主线,包含三大互动板块,20余处市民互动打卡点、30余个低碳生活方式摊主和50余家大学路周边商户联动,构建起“商旅文体展”融合、线上线下联动的碳普惠应用场景。

在“减碳不简单”板块,拍一拍,号召大家一起向减碳出发;给好“瓶”,点赞每一位垃圾分类践行者。“不简单的环卫人——致敬城市守护者”临展,通过特写展示杨浦环卫以“党建红”引领“环卫蓝”、守护“环境绿”的实景画面,引导市民关注和关爱为“减”碳生活默默奉献的城市美容师;在杨浦区可回收物回收服务宣传摊位,主体企业爱回收通过可视化场景,展现杨浦“点”“站”“场”三级回收体系及回收实时数据。

在“减碳一起来”板块,喵老板再度回归,“喵爪”与市民互动盖章;上海市儿童基金会可持续环保项目作为公益支持,用闲置义卖的方式,让爱心与旧物紧密结合。现场还设有“情绪垃圾回收站”,参与市民可通过粉碎emo情绪卡,以物理仪式释放心理压力,从“心”出发,用行动串联起心灵治愈与地球疗愈的双向循环。

在“减碳新生活”板块,由废弃牛奶盒和餐盒制成的再生公共设施和用废弃塑料瓶再生制成的手机壳,以“城市家具”和再生之美,引导市民关注产品的环保属性和可持续性,鼓励推广由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让变废为宝、低碳生活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在这里,市民还可以赏兰花、观茶艺,感受质朴生活与自然之美,传递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杨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倪勤表示,大学路限时步行街是杨浦区的特色街区,去年低碳主题的嘉年华活动吸引了6万余名市民参与,今年减碳嘉年华活动作为第二届活动,除各类低碳宣传互动外,还增加了城市人文因素,关注情绪垃圾,引入兰花等传统文化,聚焦质朴理念,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

据了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六年来,杨浦区坚持以科技赋能推动分类提质增效,通过感应投口、智能感知、精细化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柜等新技术应用,积极推动生活垃圾分类高标准小区建设及生活垃圾投放点专项更新改造提升,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分类小区33个,完成投放点专项更新210个。居民扔垃圾有了新体验,对垃圾分类的认同感和感受度也随之提高。

垃圾分类是“关键小事”,更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民生大事”。杨浦区一方面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巩固分类实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引导居民保持分类投放的文明习惯。同时,建立以智能回收为主体的杨浦特色可回收物回收体系,目前全区已投放智能回收柜1700多台,进一步提高居民交投可回收物的便捷性,强化资源回收能力。

“我们特别打造了覆盖全生活场景的减碳矩阵。”爱回收副总裁江文华在现场介绍,爱回收联合可口可乐、喜茶等11家头部品牌及22家倡导减碳生活方式的商户以及55家大学路沿街店铺,将环保行动嵌入咖啡消费、商超购物等日常环节。希望通过本次嘉年华活动,向公众持续传达“让闲置不用,都物尽其用”的环保理念,让环保成为更有品质的生活选择。

在本次活动中,市民可通过三种方式获取“减碳能量”:一是回收高价值闲置物,如黄金、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二是在爱回收智能回收机投递纸张、织物等日常可回收物;三是在嘉年华快闪店现场完成回收,直接获取能量积分。此外,市民还可通过集章打卡形式,在活动区域收集印章兑换额外能量,让环保行动充满趣味与成就感。减碳能量可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兑换实体现金券,用于大学路50余家合作商户消费抵扣,或选择再生制品如减碳能量球套装、手机气囊支架、返航新生包袋等创意产品。这一闭环设计不仅让环保成果具象化,更将“减法生活”从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方式——旧物经回收重生为新品,资源循环路径清晰可见,公众的每一次参与都成为推动可持续进程的实际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