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詹家埭社区党支部书记孔华超有点忙,因一个农产品直播账号,在两年多时间里“涨粉”30万,让他在网上颇有名气,也让大伙儿渐渐明白了,直播,不仅仅是“城里人的事”……“不好意思,来了来了,刚下播……”下午1点半,一个皮肤黝黑的男人喘着大气冲进了萧山区临浦镇詹家埭社区居委会。
孔华超,“90后”,詹家埭社区党支部书记,因为给农产品直播带货在网上颇有名气。去年,近到江苏、福建,远到四川、新疆,全国只有5个省份他没去跑过,他手机里的86张往返机票、火车票订单,见证了詹家埭社区“村播”事业的红红火火。
“孔书记直播一弄,又有得忙了。”跟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农人们总这样说。一个农产品直播账号从零开始,在两年多时间里“涨粉”30万,大伙儿渐渐明白了,直播,不仅仅是“城里人的事”……
“90后”服装老板拿到“重生剧本”回到农村当书记
詹家埭社区虽已转为城市社区多年,却仍保留着农村的特质。2017年,浦阳江治理工程启动后,詹家埭社区全域纳入拆迁范围,开始拆除农村自建房,让村民搬入现代化小区,社区集体经济和耕地则被保留了下来。因此,在如今的詹家埭社区,既能看到宽敞的马路、标准化的商品房小区、繁华的商业配套,也能与骑着三轮车去田里干活的大伯大妈不期而遇。
在2017年,孔华超收到了社区聘他返乡工作的邀请。那时,他在福建做服装面料生意,已经做到了千万级年销售额,但对于回家乡工作,他还是欣然接受。2021年,詹家埭社区成立了“强村公司”——杭州尚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刚上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一年的孔华超带着村干部收购农户种植的蔬菜,以“门店零售+批发”的形式销售,同时为餐饮企业提供蔬菜配送。

然而,一年后,餐饮市场遇冷,公司业务量大幅萎缩,社区集体经济站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看着住进小区却仍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老一辈农民,当过兵又做过生意的孔华超心底那股不服输的劲上来了:“如果真有天道酬勤,那最该富起来的就是农民,集体经济自创企业说什么也不能倒下。”
首场直播仅9个熟人观众,同学还以为他手头不宽裕了
一个新点子萌生出来:做“村播”。2022年10月,孔华超以个人身份开通了短视频平台社交账号,自此,一位穿着单色上衣、黑色西裤的年轻支书,时常在工作之余“闪现”到田间地头进行直播。镜头里,孔华超亲热地喊田里的长辈“姑姑”“伯伯”,长辈们看到他也会问一句“华超,橘子要吃吗”;大热天里老夫妇在田里整理白菜的场景,暴雨过后田里一片狼藉的画面,都让人心里一酸;老一辈庄稼人嘴里常挂着的那句朴素的“做得动嘛,总要做的”,更让孔华超下定决心要继续拍下去。
2023年5月,以詹家埭社区经济联合社为主体的抖音号“三农之家”正式上线。一个手机支架、一个人、一张桌子,拿农田当背景,第一场直播就这么开始了,卖的是本地的腌白菜。
孔华超有点尴尬,话也讲不好,直播室里只有9个观众——爸爸、妈妈、丈人、丈母娘、老婆、同学……下播后,一个高中同学找到孔华超,关切地问:“怎么在卖腌白菜、萝卜干了?是不是经济上有困难了?要不要帮忙?”
孔华超至今记得当时大伙儿的反应。“自己社区里的人当主播,这个主播还是我,还要靠直播赚钱,在大伙儿看来,这太奇怪了。”孔华超说,“其实当时各平台的直播带货已经很成熟了,但对于我们这里的人来说还是很遥远的,那是‘城里人的事’。”
从0到30万粉,村民也成了主播一场直播卖光一个村农产品
2024年,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保障中心推广“村播成长计划”,组织了一批新农人进互联网直播经纪公司参观、培训。那一回,孔华超得到了不少灵感和技术支撑。连着3个月,孔华超天天抽时间在中午、晚上两个时段开播,同步在账号上保持短视频日更,数据终于有了起色。有一次直播,孔华超和小伙伴1小时就卖出了1.35吨腌白菜。下了播,社区里好多老农人都不大相信,纷纷跑来问:“华超,真的要那么多啊?那我们给你送来了啊……我以为你装装样子的……”直播真的可以卖东西。自那之后,“三农之家”的直播间里常有串门的人,主打“土”和真诚。比如孔阿姨,她已经是直播间的常客,直播时说话实在又自然:“大家好,我叫孔彩娟,欢迎大家来买我们萧山腌白菜……你们问有没有打药水,打肯定要打的。不打,菜种得好的?菜小的时候打打,后面就不打了……”
如今,詹家埭社区的“强村公司”共有在职成员15人,负责摄影、运营、中控、助播、仓管、商务等岗位。这些人中,有詹家埭社区土生土长的年轻人,也有来自外地的“95后”“00后”。助农直播的路走得越来越顺,团队还配套搭建起了微商、社区团购、抖音群等销售渠道。直播间粉丝涨到30万。

最近一年来,助农直播的数据也越来越漂亮。“如果没有强品类产品,场均直播2小时,观看人次大约是4万。”孔华超说,“如果遇到强品类产品,50万到100万人次也是有的。”直播势头起来了,孔华超和团队成员很快发现了新问题:一个村的当季的农产品体量有时还承载不了一场直播的订单量,怎么才能进一步做强集体经济?答案其实很简单:走出去。
去年,直播团队助农带货的触角已经伸向全国。去四川卖石榴,去广西卖甘蔗,去甘肃卖蜜瓜,去广东卖荔枝,去新疆卖红枣……直播团队利用周末时间前往不同地方“飞行”直播,“三农之家”直播间也因此上架了各地的农产品。2024年,直播团队带货的销售额达1100多万元。
孔华超自己也越来越忙了,除了开会、培训、病假,他几乎每天开播,哪怕临近春节也不停播。“最后一家快递停了,我们再停。”他说,“过年嘛,正是我们农产品销售最紧要的关头。”
村书记研究起口红“村播”还有更多可能
除了跑全国助农带货,直播团队还增加了一个营收渠道——知识付费。去年以来,“强村公司”承接了萧山区农业农村局的电商孵化项目,培训街道、乡镇的种粮大户、新农人进驻乡村直播间,每月定期派人员在浦阳、所前等地现场开播,并指导短视频拍摄、剪辑和线上运营等业务。如今,詹家埭社区的农田里,常有省内各地乡镇的新农人来参观、学习。

随着助农直播越做越深,孔华超时常会想一个问题:单单靠农产品销售,能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吗?
“农产品的利润空间太小,我们卖出1000单,可能利润都不到1000元。”孔华超说,他感觉农产品的单一“赛道”很难转弯,“能不能换条‘赛道’,甚至换辆‘车’?别人都飞无人机了,我还骑着车追,肯定追不上。”
于是,爱整活的孔华超又开始“不务正业”了。前些天,他盯上了女同事的口红,回去研究了几天色号、款式后,他开始琢磨进军彩妆领域的可能。最近,他正与某国货彩妆品牌接洽,准备做彩妆直播代理。
其实,不只是彩妆,近几个月,孔华超还和直播团队研究过珠宝、滋补品等领域。“对集体经济来说,带农产品是助农,那么带其他品类产品呢?”他直言道,“带其他商品赚的钱反哺农产品生产销售,可以‘以商养农’嘛。”
詹家埭社区的“强村公司”目前员工的平均年龄没超过30岁,团队年轻,野心却不小。“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为什么能做这么大?因为那里是各种商品的集合。我们也可以集合全省优势产品做销售甚至出口,这可能是今后的方向。”孔华超始终觉得,惊喜还在后面。
傍晚5点,采访刚结束,孔华超就和两个小伙子把相机、脚架等设备装上车,急急忙忙地赶去做下一场直播。这一次,他们卖的是诸暨珍珠……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编辑:张海鹏
浙江省新闻热线请联系张主任:15791144949(微信同号)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9819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 15524682485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13478671922(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