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剪纸艺人带领观众玩转非遗技艺,榄雕传承人“手把手”教授传统工艺,广绣传承人演示“一线分十六丝”绝技,通草画老师介绍通草画历史和制作方法……正在广州举行的2025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上,青少年争先体验非遗项目。
8月15日至19日,非遗传承系列丛书《非遗玩家》亮相书展,该丛书融合线上慕课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沉浸式非遗体验、互动游戏和创意展销等方式,带领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展现广府非遗生态化保护与创新传承的成果。

剪纸老师指导小朋友完成作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摄
广州市越秀区于2018年起推出专注非遗传承的系列丛书《非遗玩家》。该丛书以非遗新生代为主要执行力量,陆续出版了广彩瓷、通草画、广绣、岭南古琴、广州榄雕、剪纸、醒狮等7个不同主题的读本。读本覆盖不同学段、不同项目,配套设计了不同主题的实用课件,涵盖教案设计、课堂活动方案、技艺实操指导等内容。

榄雕项目体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摄
在广东省广府文化生态实验区系列丛书展示区中,广州市越秀区设置“非遗客厅”主题陈列空间,集中展示《非遗玩家》系列书籍。同时,专区内设有多个互动体验项目,包括制作简易版的榄雕小挂件、绘制通草画书签以及尝试基础的广绣针法。书展期间,每天有不同主题的非遗工坊现场教学,每个项目都配备了材料包,方便读者在引导下独立完成作品。

《非遗玩家》系列丛书亮相2025羊城书展。主办方供图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长张蓉表示,《非遗玩家》加入粤语俗语、广府童谣等地方本土元素,教师无需大量备课,可直接将课件融入中小学日常课程开展非遗教学,能灵活适配校本课程或与多学科融合教学,极大降低非遗课程开展门槛。丛书所具备的“实用性”对非遗课程推广至关重要,打破了非遗教学瓶颈,让更多学校高效引入课程,使学生规范、系统学习非遗技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