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儿子丛新一代替老人将积蓄20余万元捐给红十字会。
2025年秋季学期即将到来,届时将有一名市第一中学的学生再次得到市红十字会“优秀学子健康成长计划”项目的资助,获得每月500元的助学金。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优秀学子健康成长计划”项目的20万元启动资金,是一位老人毕生的积蓄。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积蓄全部捐出,只希望众多困境学子受益。这位将大爱留在人间的老人就是丛培模,如今,他的这份爱心已在钢都大地生根发芽。
丛培模的爱心善举并非一时兴起,“助人”二字贯穿他的一生。计划经济年代,他大哥家五口人中有四口是农村户口,吃不上供应粮,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彼时丛培模与妻子也不富裕,但他二话不说,常年接济大哥家,这一帮就是数十年。后来大嫂脑瘤瘫痪在床近40年,家庭负担更重,丛培模独自承担起父母患病住院的全部费用,从不让大哥家为难。远在山东农村的妹妹,也被他牵挂在心,连续资助十几年,直到帮妹妹一次性买了养老保险才放下心来。
生活中的丛培模极其节俭。人民警察定期发放的四季服装鞋帽,他舍不得穿,直到去世时衣柜里还存放着崭新的衣物。他亲手制作家具,用树干做书架、老树根做电视架,实用又别致;退休后在农村小院种地养羊,挤出的羊奶常送给亲戚朋友。同事朋友家有大小事,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帮忙;一生资助过的人不计其数,却从不愿张扬。
“要行善,是丛家的家风,也是父亲毕生的追求。”丛培模的儿子丛新一回忆,父亲晚年时多次念叨,想在离开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2024年,得知自己身患壶腹周围癌后,丛培模拉着妻子和子女的手,说出了藏在心里的想法:“把存款拿出来,帮那些家里困难的孩子上学。”家人含泪应允,全力支持他的决定。
按照老人的遗愿,这笔20万元善款成为“优秀学子健康成长计划”项目的启动资金。在市红十字会的指导下,项目很快落地。首场爱心行动在铁东区健康小学展开,经学校推荐的10名学子被免除本学期在校餐费,共计9800元。

更令人动容的是,丛培模的爱心如磁石般吸引更多人加入。项目建立腾讯公益专属捐款渠道后,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纷纷响应,仅一个月就收到善款2万余元。如今,项目仍在稳步推进,每一笔善款都承载着丛培模“让每个孩子都能好好上学”的心愿。
在丛家,“行善”从来不是孤立的品质,而是与“学、才、和、孝”共同构成的家风核心。丛培模用行动诠释“孝”道,父亲去世后,将继母接到家中赡养21年,直至95岁高龄离世;他重视“和”气,一生未与他人红过脸,用“忍、让、不怕吃亏”的理念经营家庭与事业,儿孙满堂、婆媳和睦;他践行“学”与“才”,36岁时在酷暑寒冬中靠嘎子灯照明自学,考上电大改变命运,退休后仍坚持打球、游泳,80岁时还夺得小区乒乓球赛亚军。
这样的家风也已融入丛培模后辈血脉。受父亲影响,丛新一带领企业近10年参与30余项公益活动,捐赠款物230余万元,为乡村小学装置饮水设备、组织学生参观研学。孙辈们也个个上进,大学期间分别获得省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父亲留下的精神财富,比任何物质都珍贵。”丛新一感慨道。
如今,丛培模用过的字典仍在书橱保存,自制的手杖还安放在角落,他用一生践行的“学才和孝善”家风,正通过爱心助学项目、家人的善举不断延续。他用20万元积蓄的最后馈赠,为“好人”二字写下了最温暖的注脚,也让鞍山这座雷锋之城因这份大爱而更加温暖。
全媒体记者 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