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艾烟袅袅,刮板沙沙,中医神护理,巧手展武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千 通讯员 陈瀛

编者按:当现代医学遇见人文微光,当标准流程叠加个性巧思,无数个“额外多做一点”的星光汇聚,正将“护理”这个动词变得愈发动人。

5月12日,我们迎来了第114个国际护士节。

一袭白衣的他们,是医学长河里的提灯者,用专业技能照亮生命航道。

若把视线探入更幽微处,会发现每个科室都“卧虎藏龙”,护士们“身怀绝技”,甚至还隐藏着不少“职业彩蛋”。这些附加技能,是日夜轮转中淬炼出的职业智慧,是专业素养与人性温度共同煅烧出的职业结晶。

为此,潮新闻策划推出“5·12国际护士节——护理特攻队”系列报道,以漫画加文字报道的形式,捕捉并还原那些未被量化的“超能力”,让我们一起来沉浸式地感受领略。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的中医护理门诊,每日艾烟袅袅,与晨光编织成流动的医韵画卷。

在这里,护理早已超越打针换药的范畴。护士们掌握着十八般“中医护理武艺”:耳穴压豆如星罗棋布,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火龙灸沿督脉游走,似暖阳驱散体内寒湿;脐灸借神阙要穴,调和五脏、激发元气……护士们的手既是“测量仪器”,通过拇指循经按压精准探查穴位,也是“治疗器械”,刮痧板起落间,患者紧绷的肌肉得到松解。

在弥漫着草药气息的诊室,中医护理门诊护士洪磊正将自制的中药刮痧板轻贴患者面颊。随着她手腕灵巧的翻转,刮痧板在面部经络间行云流水般游走。

“您闻到的草药香能宁心安神,配合面部刮痧可疏通经络。”洪磊轻声解释着,伴随刮痧板与皮肤接触的细微沙响,患者的眉头逐渐放松。

夏珊蓉 王喆 设计

这位热爱手作的中医护士,在护理之余,还有些小巧思,她会做黄芪、黄柏、艾灰等特制的中药刮痧板,会将紫苏、薄荷等药材制成驱蚊手串,将芳香疗法引入情志护理,用佛手柑、野橘等精油舒缓焦虑,用薰衣草调配安神香薰,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加放松身心,获得更好的护理体验。

洪磊在为患者护理(医院供图)

不仅中医专科护士,ICU的护士也有创新。唐娉婷生活中是个绘画爱好者,常年守护重症患者的她深知,要做好护理,就要读懂患者那些无法言说的需求。

她手绘制作了一张圆形“需求转盘”卡片,将患者的需求分成8个扇形区域,比如,关灯、擦背、喝水、翻身等等。“我把卡片递到患者眼前,即使不能说话,他们只要转动指针,我就知道他是什么需求了,特别实用。”这份创新关怀赢得了同事和患者家属们的称赞,也给护理工作加分。

唐娉婷在引导患者表达需求(医院供图)

在规范护理的基础上,唐娉婷还在探寻另一种治愈的可能。她用中医护理手法,为长期卧床患者施行经络推拿,加速康复。看似寻常的中医护理操作,蕴含着人文关怀的魅力和温度。

肾病风湿科护士长胡晓妹擅长中医外治护理,她的治疗室里另有一番光景——患者李女士肚脐上正敷着全麦面粉特制的面碗,艾绒在其上静静燃烧,青烟袅袅盘旋。

“脐灸前要根据患者症状辨证后对证选方,艾绒燃烧时要注意温度,药物在温度的作用下通过皮肤渗透……”胡晓妹边说边将手指悬停于艾绒上方感知热量。她介绍,这看似简单的疗法,实则凝结着艾炷大小、隔药厚度、燃烧时长等多项技术细节。几个疗程后,困扰李女士十余年的畏寒便秘竟不药而愈。

这几年,李女士和胡晓妹成了朋友,她时常口碑相传,带着亲人朋友来体验护理。

“当患者感受到治疗效果时,对我们的信赖自然而然也有了。”胡晓妹认为,护士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优势和临床经验,中西医融会贯通,带给患者最好的护理效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