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喻昭阳 张玖杰 吴祺芸 通讯员 彭娟
在荆州市中医医院康复治疗中心,规律的仪器嗡鸣、患者专注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构成科室特有的背景音。
一张治疗床边,一双厚实而指节分明的手,正沉稳地在一位中风患者的肩背上推揉、点按。动作看似柔和,却蕴含着沉稳的力道。
汗珠悄然从额角滑落,手的主人——康复治疗中心副主任、金牌治疗师李金东,眼神专注,全神贯注。
这双手,已在康复一线锤炼了20余年。

李金东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师承湖北省中医院赵焰教授,不仅系统掌握了中医推拿、正骨等传统精髓,更将“太极推拿”的柔和舒适之道融入血脉。托起了无数被病痛击倒的生命重燃希望的瞬间。
二十载光阴,从“一间房一张床”到如今拥有33名专业治疗师的现代化、多学科协同的康复治疗中心,李金东是亲历者,更是重要的开拓者与推动者。

2004年,康复治疗起步艰难。就是在那样简陋的条件下,李金东用专业和坚持创造了早期奇迹:一位脑干出血导致四肢瘫痪的老人,在他整整一年的精心康复训练下——从每日艰难地穿衣搬抬,到持续的肢体、语言、吞咽功能训练——最终奇迹般地重新站立。
如今,康复治疗中心早已突破单一技术的局限,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康复网络: 从盆底肌修复、骨折术后功能重建、精准的运动康复,到脊柱侧弯矫正、新兴的心脏康复干预,乃运用脏腑推拿专攻肠胃消化顽疾的脾胃外治中心。
中医古老智慧与现代康复医疗理念在此交融碰撞,为患者提供着日益丰富、精准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康复之路,道阻且长,李金东与患者,常常成了并肩作战的“战友”。
2005年,一位45岁男子因醉酒摔伤颈椎,术后瘫痪,入院时仅有眼球能转动。在康复技术尚不成熟的年代,李金东没有放弃。三个月,患者手脚开始有了微动;半年后,患者竟能颤巍巍下床;一年后,已能独立完成洗澡、吃饭。
时间与坚持创造的奇迹,并非个例。另一位49岁的脑出血患者,术后偏瘫失语。在李金东4个多月的精心康复训练下,他从无法动弹到能够自主翻身、坐起;又经过一年多的语言功能重塑,最终实现了完全回归社会的夙愿。
每一次功能的恢复,都印证着中心不断发展的技术实力和医患之间不言放弃的深厚情谊。
在李金东看来,康复不仅是技术的施展,更是心与心的交流。

“治疗师要以积极能量感染患者。”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尤其面对颈肩腰腿痛等慢性损伤患者,病程长、易反复,更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
这份关怀,也融入了他对治疗技艺的极致追求,特别是他精研的“太极推拿”。
太极推拿与正骨手法相结合,对缓解颈、肩、腰、腿等部位的疼痛疗效显著。患者前来就诊时,往往能够“手”到病除。
“做手法的最高境界,是要有美感、有技术、有疗效。”他坚持“无痛康复”理念,让传统推拿回归其舒缓本质,与现代康复理念完美融合,“病人做完推拿应感到身体松快,而非皮肉酸疼,避免对治疗产生恐惧。”

从师承赵焰教授、钻研“太极推拿”、参与传承省级非遗“荆州徐氏颈椎旋扳整骨手法”,到推动中心建立起从神经修复到脏器调养的现代康复体系,李金东的视野从未局限。
他敏锐地将传统技艺对神经的修复与激活作用,系统性地整合到现代康复医学中,展现出超越预想的疗效。
“来,感受一下这个力度,手掌发力时不仅要绵还要沉。”他抓住学生的胳膊,手把手传授着凝聚了二十年功力的经验,将技艺、仁心与开拓康复事业的使命感,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下一代。

刚结束眼前的治疗,李金东轻轻拍了拍患者的肩膀,低声鼓励了两句。随即,他直起身,目光已投向走廊另一端的理疗室,那里还有患者在等待。他迅速整理了一下袖口,脚步沉稳而迅捷地朝下一个需要他的地方走去,背影很快融入了康复中心忙碌的日常节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