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省法院已建成441份千年古树司法档案

8月15日,记者从贵州高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全省法院已建立441份千年以上古树名木司法档案,为我省加强千年古树司法保护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全省法院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推动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来,全省法院审结古树名木保护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1件,覆盖盗伐、毁坏、收购、加工等环节。

发布会现场

各地法院落实保护优先要求,自2022年以来先后针对古树名木设立保护基地6个,发布司法保护令21份,针对“亚洲楠木王”“中华古榕”等珍稀濒危古树名木实施重点保护,推动古村落与古树群融合保护,加强古茶树资源特殊保护。

在恢复性司法方面,全省法院积极推动古树名木司法救治工作。雷山县法院审理的“盗割古楠木王”公益诉讼案,发出全国首份《古树救治令》,责令被告人缴纳修复费用,及时救治存活2600余年的古楠木王,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

发布会现场

贵州法院还与检察、公安、林业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推出“树长 法官”保护机制,邀请林业专家参与案件审理,并通过司法建议推动行政部门补齐保护短板。同时,充分发挥庭审、典型案例等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宣传方式,增强群众保护意识。

据介绍,下一步,贵州法院将加大打击力度,强化预防性保护、司法救治和文化传承等工作,持续提升古树名木司法保护水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景雄

一审 何永利

二审 田洋

三审 孙晓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