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假期 门源迎来大批游客和登山爱好者
本报海北讯 (记者 王晶) “五一”假期,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旅游市场全面开门迎客,共接待游客30100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45.1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4%和33.78%。其中,门源县各景区接待游客22300余人次,特别是祁连山·岗什卡雪峰景区,自2024年冬天火爆出圈后,凭借“人生

《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顺利通过评审
本报讯(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李永皓)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召开《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验收评审会,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规划体系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担任评审组组长,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规划体系专家委员会及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专家咨询委

黄河公司攻克 珍稀鱼种刺鮈人工繁育难关
本报讯 (记者 王菲菲 通讯员 哈达) 5月10日,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消息,历经7个月攻关,黄河公司羊曲水电站首批人工繁育的1000余尾刺鮈水花苗完成平游,转入开口培育阶段,标志着公司刺鮈人工繁育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为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注入新动能。羊曲发电分公

8月7日起,乘坐飞机可以去T3航站楼啦!
青海日报融媒体7月8日讯(记者 倪晓颖)7月8日,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开展转场投运各项准备工作,目前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和行业验收,将于8月7日正式转场投运。记者从青海机场公司获悉,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青海省民航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枢纽机场扩建项目,也是青海省和中国民用

光影青海 大美无限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宋明慧青海大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彩乐章,是中华文明绽放的绚丽之花,是绿色发展书写的未来诗行。如果将青海的大美更具象化,从昆仑之巅到三江源头,从万顷盐湖到万亩花海,一幅幅精雕细琢的影像构筑起立体的青海模样。5月19日,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之际,由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

【环青听新音】河清海晏处 三色共辉光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程锦 王 晶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是时光在青藏高原埋下的一块红宝石。这片承载着共和国核工业摇篮的土地,每一寸砂石都镌刻着“两弹一星”精神的史诗。这里既有古老而神秘的西海故郡遗址,又有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当雪山映照碧波,草原托起星河,绿意似蔓延的藤蔓,沿着沙丘与草原的轮廓不断生长

破零!一心做强燕麦“芯片” ——记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波
张波在育种加速器查看燕麦生长情况。本人供图本报记者 宋明慧至今,张波仍然清晰地记得2014年3月15日,这是他从加拿大完成博士后合作研究归国的日子,带着从全世界收集的被誉为“种子芯片”的种质资源,拒绝了内地的工作邀请,回到曾经培养他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因为有一份割舍不下的感情,还有一心想

青海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刘传河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新华社西宁3月19日电 青海省纪委监委19日通报称,经中共青海省委批准,青海省纪委监委对青海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刘传河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通报指出,经查,刘传河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不信组织信关系,搞政治攀附;罔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接受可能影响公

“江源巧姑”打造高原护工人才新标杆——“凤栖夏都 聚宁圆梦”人才工作一线巡礼之七
在大通县,青海“江源巧姑”大通护工品牌正以创新姿态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这支以土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女性为主体的护工队伍,正在以“标准化+品牌化”双轮驱动,向全国护工行业特色标杆迈进。“凤栖夏都 聚宁圆梦”人才工作一线巡礼最后一站来到大通县。了解大通县以打造全国知名护工品牌为目标,聚焦群众多元化、品质化

青海化隆:2025年第九届杏花文化艺术周启幕
4月2日,2025年第九届杏花文化艺术周在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安达其哈生态旅游景区启幕。艺术周推出民俗展演、非遗展示、特色农产品推介等内容。图为活动现场。中新社记者 薛蒂 摄图为毛笔字书写现场。中新社记者 薛蒂 摄图为绣娘制作化隆女儿绣。中新社记者 薛蒂 摄图为游客拍摄展出作品。中新社记者 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