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胡须佬”用粤语讲述“非遗”故事 肇庆封开巧用“讲古”开辟非遗……

“胡须佬果然讲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好嘢陆续又来。”……日前,由中共封开县委宣传部策划、县文化馆统筹、县融媒体中心制作的《胡须佬有嘢讲》首期播出,封开资深文化人、县非遗保护中心顾问袁巧平以粤语讲述封开非遗舞蹈《五马巡城》,获社会广泛关注。该节目以粤语为载体、故事为纽带,结合现代传播手段,为封开非遗传承开辟新路径,是当地非遗保护的创新实践。

封开县作为岭南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要地、广府文化发祥地、粤语发源地、海陆丝绸之路最早对接点,拥有《五马巡城》《麒麟白马舞》等14个省市级非遗项目(其中《五马巡城》曾亮相上海世博会、《麒麟白马舞》多次参演深圳文博会),是探寻广府文化源头的“历史宝库”。

此前,封开县已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如《五马巡城》衍生出幼儿版、街舞版并获好评,但仍面临推广瓶颈。2025年7月2日,封开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汤婉文召集袁巧平等文化人召开座谈会,共商以讲故事形式推介非遗,《胡须佬有嘢讲》由此诞生,旨在以本土化表达让非遗更易传播。

剧照

《胡须佬有嘢讲》主题内容不仅有序,而且还涉及《五马巡城》《麒麟白马舞》等传统舞蹈,《封开杏花鸡烹饪技艺》《封开白马茶制作技艺》等传统技艺,《状元莫宣卿》《封开秋社》等民间文学和民俗活动,达到十多个。

颁发聘书现场

作为封开资深文化人,被誉为“粤西第一声”的袁巧平,是中国音协会员,词曲作家。喜欢在西江、贺江撒网捕鱼体验生活,渔民们都熟悉和喜欢他,亲切地称呼他为“胡须佬”。他很享受这个美称。“音乐与非遗不分家,能够在退休之后在荧屏上跨界讲述非遗故事,真的很荣幸!”《胡须佬有嘢讲》主讲人袁巧平非常自豪地说道。他凭借在金融单位工作期间练就的口才与多年文化事业工作的资历,将封开的美景、美食、广府文化三张亮丽名片融入《胡须佬有嘢讲》中,让更多人认识封开、了解封开!

首期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封开县文化馆负责人吕格珍表示,这是继丽堡舞蹈的“非遗里的中国”主题汇演又一成功实践,“胡须佬”的接地气形象与轻松幽默的讲述,打破传统宣传壁垒,让《五马巡城》背后的历史渊源、传承故事被更多人了解,尤其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袁巧平在构思新一期《胡须佬有嘢讲》

肇庆市文化馆馆长赵金强点赞节目,他表示从节目呈现来看,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形式创新——以“胡须佬”作为讲述人,这种接地气又富有趣味性的设计,瞬间拉近了非遗与观众的距离,让原本可能“高冷”的传统文化变得亲切可感。

而从传播实效来看,认为其有四大可借鉴亮点:一是“封开人讲封开故事”的本土化叙事,易引发文化认同;二是袁巧平传递出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为节目注入温度;三是结合新媒体与数字化技术,体现非遗“守正创新”;四是经验可复制,为肇庆其他区县非遗宣传提供参考。

“今后将继续在上级的支持与指导下,与县融媒体中心一起把余下13个省市级以上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制作好并陆续播出,”吕格珍表示,期待更多本土文化人、培训机构、学校加入,实现非遗“守正创新”,吸引年轻人参与。肇庆市文化馆也将加大支持力度,整合全市文化资源,为非遗传播搭建更广阔平台,助力肇庆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文、图|记者 杨再睿 实习生 林静桐 谢嘉琦 通讯员 黄瑛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