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声丨这抹“绿”,如何征服全球味蕾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陈卓妤 谢秀长

中国抹茶,正受到全球关注。

不久前,一位外国客商精准检索到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行业协会公众号,用英文留言咨询,“我对径山抹茶很感兴趣,请问你们在欧洲市场有销售渠道吗?”

6月,在与浙江相距1600多公里的贵州,符合欧盟标准的62吨抹茶从铜仁市江口县贵茶产业园整装启运,其中58吨发往北美、4吨发往日本。

受天气炎热原料减产等影响,日本抹茶价格持续飙升。全球日本茶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京都举行的日本抹茶拍卖中,抹茶成交价较去年同期飙升170%。

与此同时,中国抹茶异军突起,正加速打开海外市场,预计2025年总产量将超过5000吨,成为全球最大抹茶生产国。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探寻中国这抹“绿”稳站世界舞台的奥秘。

古风今韵,中国抹茶异军突起

独特的香气和口味,清新鲜亮的“治愈系绿”,让抹茶成了饮食时尚的象征。

抹茶,就是茶叶经过特别工艺处理后形成的粉末状茶品,最早起源于中国隋唐时期,宋代发展达到鼎盛,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标配。

一海之隔的日本,在唐代时由遣唐僧侣将茶树引入,后长期模仿唐宋时期的茶艺,经过多年工艺改良,将抹茶产品发展至今。

随着海内外需求日渐畅旺,中国涌现出多个抹茶“黄金产区”,其中浙江产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金华、绍兴等市,2024年抹茶产值达8.8亿元。

眼下,在杭州径山的茶园内,茶树沐浴在阳光下,正为好品质默默积蓄内含物。径山村党委书记、径山茶炒制技艺传承人俞荣华告诉记者,抹茶在生产制作过程中,有一道“遮荫”工序。正是这一步,让茶叶攒足了氨基酸,最终成就了抹茶独有的鲜爽与香气。

径山茶园 受访者提供

浙江将抹茶列为茶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采用“特早生+早生+中生+晚生品种”的组合生产模式让抹茶全年鲜叶采摘期延长一倍以上。还成功研发中国首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抹茶工业化生产线,每天能高效处理10吨鲜叶,生产效能达到日本同类碾茶生产线的300%。

除了浙江,贵州铜仁是近年来的“黑马”产区,被称为“中国抹茶之都”“中国高品质抹茶基地”。2024年,贵州铜仁实现抹茶产量1200吨、总产值3.02亿元。

最近,记者来到铜仁江口贵茶集团,4条世界一流的抹茶自动化生产线在高速运转。最关键的球磨机内,特制研磨介质高速旋动,茶叶被细细研磨,最终化作1300目的微末,近95%的精制环节全部实现数字化。

依托全球产量60%以上的丰富绿茶资源,如今中国不仅能快速感知并响应市场供需变化,还能凭借成本优势加速抢占抹茶市场份额。

洞察需求,拓展茶叶“新表达”

这段时间,杭州银泉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楼舒琳切身感受到海外市场对径山抹茶的热衷。德国客商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层层溯源,一路“深挖”抹茶原料,最终找到了她。

“这位客商从接触到下单,还不到两个月,下定数量还比平常的客单多出一倍,达10吨。”楼舒琳感慨道,这样高效的合作,在以前并不多见,也从侧面反映出海外市场对中国抹茶的认可。

海外市场对中国抹茶需求迫切。2024年,贵州铜仁抹茶出口已涵盖47个国家和地区,产销量全国第一。

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方强向记者介绍:“今年2月,贵州抹茶首次叩开日本市场的大门,这是历史性的突破。”今年上半年,铜仁就已经向日本出口16吨抹茶。

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产销量全国第一 受访者提供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深加工及多元化利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尹军峰的办公室里,立着一个颇为特别的展示柜,柜中陈列着各色各样的新式茶产品。

这些产品里,藏着撬动茶产业发展的密码。“原叶热泡的传统消费方式正在被创新产品‘蚕食’,抹茶等茶叶‘新表达’受热捧,折射出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

尹军峰直言,在当前中国茶叶出口中,抹茶出口的规模占比总体还不大,却是值得关注的行业动向。“中国抹茶要走向世界舞台,洞察消费需求、挖掘消费场景不容忽视,要以此为导向,用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多元化。”他认为,抹茶作为超微茶粉的一种品类,已被全球消费者认可,中国抹茶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开拓超微茶粉市场,研发市场认可的红茶、黄茶等茶的茶粉品类,挖掘超微茶粉市场更大潜力。

浙江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兼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王岳飞分析,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但抹茶品类的文化叙事仍显薄弱——国际市场对“抹茶起源于中国”的知晓率不足20%。如何去更好传播中国抹茶的品牌文化,将文化底蕴转化为现代消费认知,同样是发展的关键。

全面创新,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在社交媒体上,“抹茶+”的笔记数量都在数十万到数百万之间。作为跨品类应用的食材,抹茶正在融入饮品、烘焙、冰淇淋乃至护肤、保健品等多个领域。

抹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抗氧化剂等成分,既不会像咖啡那样引发部分人群的焦躁感,也不会像奶油、焦糖那样甜腻。甚至有网友说,这种“微苦回甘”的健康感,更符合年轻消费者“想吃甜又不想有负罪感”的需求。

抹茶在食品领域广泛应用 谢秀长 摄

随着抹茶健康属性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其市场前景还在扩大。根据行业相关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抹茶市场规模达到33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7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接近10%。

在抹茶从“潮流”迈向“主流”的征途上,原料是品质基石,决定了这抹绿色所能达到的高度与广度。在王岳飞看来,抹茶产业链价值挖掘尚处初级阶段,区域品牌的国际认知度也有待持续提升。

采访中,许多茶企提及他们大多仅向国外客户提供抹茶原料“碾茶”,经海外企业精加工制成各类抹茶产品,贴牌后再流入市场。

“从终端产品开发来看,日本抹茶深加工率超80%,已衍生出2000余种终端产品,占据全球高端市场70%以上份额,而中国抹茶深加工率不足20%。”王岳飞指出,中国抹茶走向世界,还需在产品、生产与品牌营销的全链条上实现跨越。

当前,行业内已展开多场景探索:在食品加工领域,针对烘焙需求研发高温加工不易褪色的专用抹茶,面向现制茶饮开发溶解时不易结团的高分散型抹茶,另外还推出果味、花香类超微茶粉。

在消费体验层面,部分茶企挖掘终端使用需求,研发出搭配抹茶胶囊的全自动抹茶制作设备;在保健、化妆等跨界领域,通过开发抹茶纳米胶囊技术,将茶多酚利用率从30%大幅提升至85%,显著提升茶成分的应用价值。

从味蕾体验到社交文化,期待抹茶展现出更多独特且长久的魅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