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声丨链博会藏着怎样的“稳链密码”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亚丽 刘晨茵

7月16日,第三届链博会在北京开幕。主办方供图。

盛夏如火。7月16日至7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赚足了眼球。

这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由中国贸促会主办,自202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今年首次将举办时间提前至夏季。

共赴“链”上之约的全球伙伴中,既有连续参展的“铁杆老朋友”,也有230多家首次参展的“中外新伙伴”。

新朋故交相聚的展会上,藏着怎样的稳链密码?

不拼“对手”,找“队友”

近年来,从广交会到进博会,再到服贸会、消博会,各种高水平国际化的大型展会百花齐放,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链博会,目标也很明确:疫情后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搭建的一个全新交流合作平台。

何为供应链?指围绕核心产品和服务,与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零部件生产和运输、成品的组装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的整个过程紧密联系和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

比如我们早上喝的一杯咖啡,背后就藏着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从咖啡种植区到烘焙工厂,从包装生产到配料供给,各式交通运输……

展会上的吉利集团展台。潮新闻记者 郑亚丽 摄

链博会并非单纯展示企业的产品,而是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协作,让企业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形成“共赢链”。

“链博会不追求短期的现场交易成交额,更注重推动长期互利合作的‘链接度’;展商之间不是‘对手’,而是‘队友’,不是互相‘抢蛋糕’,而是一起‘做蛋糕’。”中国贸促会办公室主任杨宓一语中的。

由此可见,链博会的重点在于“链”。本届链博会就设置先进制造、智能汽车、绿色农业、清洁能源、数字科技、健康生活和供应链服务“6链1展区”。

经过前两届的精心培育,链博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今年的链博会上,记者看到了不少新面孔。英伟达、施耐德、欧莱雅、路易达孚、美敦力等大批知名跨国公司,都是首次亮相。

首次亮相链博会的英伟达展台。潮新闻记者 郑亚丽 摄

数据显示,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涉及7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境外参展商占比从上届的32%上升到本届的35%,参展企业热情高涨。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更是直言,前两届有的企业派的是“二把手”来,今年他们来的是“一把手”。

创新是链博会的底色。本届链博会还首次设立“链博首发站”,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场景、新生态、新链条为重点,集中发布参展企业在产业链构造和建设中的重点突破与前沿技术,展示全球供应链最新技术与产品创新成果,展现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最新趋势。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发布行业首创的BTR S+i石墨长续航负极材料,华大集团首次发布从基因解码到智能诊断的创新产品矩阵……穿梭在展馆,各行各业的首发、首展、首秀应接不暇。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显著加剧,在此背景下,有效沟通交流比黄金还要珍贵。

链博会不仅能让参展商知道自己处在链条的什么位置,如何跟上下游联动,还通过搭建高层级平台和呈现全供应链场景,为各国企业提供更多合作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合作舞台。

行业顶流,因何而来

链博会,仿若一个全球企业的“大咖秀”。

既有连续三年参会的苹果、高通、麦当劳等老牌龙头企业,也有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等后起之秀,还有备受市场关注的施耐德、联想集团、问界、高通、阿里巴巴等企业。

作为行业顶流,他们为何都青睐链博会?

其一是超大规模市场。

英伟达是首次参加链博会的新生,不过会前黄仁勋就透露,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H20芯片已获美国政府出口许可,将于近期启动大规模交付。

事实上,为了与中国市场保持紧密联系,黄仁勋今年已经多次到访中国。2024年,英伟达在华销售额约150亿美元,占其总收入的10%。今年前三个月,仅H20芯片在华营收已达160亿人民币。

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上升之际,基于多方面优势,“看多”“看涨”中国市场是众多外企共识。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一半。

来自泰国的专业观众团,看中中国产品完备产业链。潮新闻记者 郑亚丽 摄

其二是完备的产业链。

今年,麦当劳中国展区格外显眼——面积较上一届翻了一番,达360平方米。这一次,他们选择和首农集团、宾堡、顺新晖、圣农等11家供应商伙伴,以中国“麦链”形式,亮相链博会。

不光是麦当劳,很多企业都是“组链”亮相——苹果公司第三次携手中国供应商展示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最新技术;普华永道聚焦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带来一系列中外合作项目实践成果……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首位,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完整产业链优势无可替代,这也是众多顶流欣然参会的重要原因。

其三则是寻找合作共赢新空间。

作为今年科技界顶流,宇树科技展区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公司市场拓展经理张涵之告诉记者,2024年他们的四足机器人市占率已达到60%以上,这次参会,他们希望能吸引更多科研院所一起共创,从而开拓更多机器人落地场景。

宇树科技展台。潮新闻记者 郑亚丽 摄

“任何一个行业的早期发展都需要大家去培育,找到规模化的场景才能让这个行业走得好。”在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看来,人形机器人当下要破壁,其中之一就是规模。

正如不少参展商所言,这些顶流企业齐聚链博会,不只是为了展示技术,更是为了洞察前沿科技趋势,寻找潜在的技术合作伙伴,来共同推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发展。

“链链相连”,如何更紧密

产业链供应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形态。过去几十年,全球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分工格局,各国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

然而,近年各种事件冲击,暴露出这一体系的脆弱性。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全球供应链中断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2.5万亿美元。

“供应链已经从成本优先发展为效率、安全和韧性并重。”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鲁静认为,在这种变局下,企业面临的不仅是成本竞争,还有如何从在本地监管、地缘政治、文化适应、人才培养等多维度构建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

新形势下的全球供应链,如何更紧密?参展商联盟,或是大家抱团共赢的路径。

链博会上,为更好发挥链博会促进上中下游企业长期合作的平台作用、更好地服务参展企业,中国贸促会联合200多家参展企业,成立链博会参展商联盟。

值得一提的是,参展商联盟企业大多是所在链的龙头企业,有的甚至是全球相关产业的“链主”。

“参展商联盟是参展企业扩大朋友圈、共建生态圈的重要路径。”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希望,广大企业可以依托参展商联盟合作开展技术交流、供需对接、联合研发、项目推广等活动,进一步整合资源,把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

第二次参加链博会的西门子展台。受访者供图。

再次亮相链博会的西门子,就收获了新title——成为今年链博会先进制造链专业委员会主席单位。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博士告诉记者,借助新身份,今后他们可以进一步发挥“链主”作用和全球资源优势,助力中国企业升级先进制造核心实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技术对供应链的赋能和改变,正在深刻发生。

在联想展区,记者看到了iChain最新版本,这是他们为供应链打造的专属智能体。

联想集团全球供应链高级总监樊星向记者透露,iChain本质是供应链的“神经操作系统”,通过开放供应商数据接口,可以在计划、采购、制造、物流、质量管理等环节都实现信息打通,用于风险预警及支持自动化流程,扮演链主与供应链伙伴沟通和协同的角色。

记者注意到,链博会首次增设了创新链专区,就是为了让科技创新成果快速从知识到技术、从产品到市场,更好地服务产业协同发展网络。这也为“链链相连”,提供了可行的解题路径。

创新链专区主题活动。主办方供图。

随着这些新技术、新路径入场,中国供应链正在变得更有吸引力。

飞利浦CEO贾博瑞就表示,他们计划在北京建立一个创新中心,重点聚焦软件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具备强大实力。我们也想参与这一进程,并为其提供支持。”

事实上,今年5月,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的《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就提出,到2030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数智供应链建设和发展模式,在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基本建立深度嵌入、智慧高效、自主可控的数智供应链体系,培育100家左右全国数智供应链领军企业。

凡此种种,都印证着,中国要做全球产供链“稳定器”,而这里面藏着全球供应链稳定的密码。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